王永庆的偶像
小时候,王永庆喜欢听爷爷讲故事。而王永庆最喜欢听的故事,就是关于吴凤的悲壮传说。吴凤是乾隆年间(1736—1796年)阿里山的抚番通事,职责是沟通汉“番”。以长年的努力和完美的人格,吴凤赢得了原住民(号称“蕃”)的信任和尊崇。为了改变原住民猎人头祭祀的陋习,在反复的语言教化无效后,吴凤决定牺牲自己来换取原住民的醒悟。他告诉热衷于割首级的台湾土著:将会有一个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人路过,此人是绝好目标。结果,原住民确实取得了这颗人头,却发现这正是他们敬爱的吴凤的头颅。在这样的殉道行动面前,原住民震惊了,懊悔万分,发誓“即使八掌溪的水干了,也不再猎人头”。从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砍人头的陋习被原住民永远放弃,吴凤也成为享受祭祀的“神”。
直到现在,阿里山展览室里还可以见到“阿里山忠王”吴凤的神像。吴凤的悲壮传说,让王永庆幼小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并影响了他一生的价值观。吴凤成了王永庆崇拜的偶像,引导他一生坚持奉献社会。
王永庆家住在山坡上,小时候到山涧挑水,经常看到原住民从台北山区乌来[ 乌来,台湾一地名。]到新店买盐和米,来回赤脚走一天路程,这种更艰辛的情景让王永庆一生都难以忘怀。日后,王永庆办学(长庚护专,现改为长庚科技大学)招收原住民学生免费上学,就是源于这种幼年的同情心。70年后,王永庆在跟原住民学生谈心时,一再强调“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感同身受,才会用心做事。
王永庆回忆说,对于原住民的实际生活情形,若没有机会接触,就不会了解,当然也不太容易产生同情心,甚至可能对之漠视,认为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我当年亲眼所见,原住民种种生活艰苦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觉心酸。“这是人类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日后,“切身感”成了台塑集团最重要的企业文化理念。王永庆一贯要求台塑员工脚踏实地、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企业管理合理化的工作永无止境,现状永远有设法求得进一步突破和完善的地方。所以,王永庆常常说,保持现状就是落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日治时代,台湾本地人在政治领域难有出头之日。教师和医生是殖民统治者鼓励当地人从事的职业。祖父作为教书先生因无力周济全家衣食而觉得读书无用,所以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误入上学“歧途”。所幸的是,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天生记性好,虽不识字,但精于算术,能记账、打算盘。
随着家里人丁兴旺,收入也开始不敷所需,种茶已经难以为继,王长庚开始转做卖茶的中盘商。王永庆一家当时所住的台北新店直潭乡下,从住的地方到水门的整条街都是茶行,父亲早上三四点钟就必须出门,挨家挨户向茶农收购茶叶,为此,母亲两三点钟就必须起床煮饭给父亲吃。王长庚待人非常宽厚,收购回来的茶叶请人整理时,通常会多付一些钱,请渡船人载茶叶、挑茶叶时也会多付一些,而且工钱都会事先发放。这一点给王永庆日后办企业以很大启发。对于生意伙伴,王永庆都会尽快以现金付款,将心比心,形成良好的上下游关系。
由于做批发生意,王长庚卖出的价格比一般商家便宜,所得利润更加微薄。由于茶叶产期是在春夏两季,而且所赚利润微薄,不足以维持家计,所以到了秋季以后,王长庚就将茶园里的相思树烧成木炭贩卖,补贴家用,到来年的春季再恢复茶商业务。
早年的艰辛生活让王永庆认识到,压力有时也是求生的动力,适当的压力会激励人想出求存之道。所以,王永庆一再强调“合理利润”和“适度压力”,让台塑集团不至于在舒适的温床中走向衰落。在王永庆眼里,高额的垄断利润,既不可取也没有可持续性,还会让员工产生懈怠和骄傲之心。暴利只会一时,不会长久,因为它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正如老子所言:“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朝”。[ 自然界没有长久的能量保持狂风暴雨所需要的能量,企业经营盈利也是如此。]
积善之家有余庆
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父亲王长庚不仅厚待生意上的伙伴,还积极热心公益。在新店老家,王长庚善行义举享誉乡邻。修桥补路是王长庚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公益事务。在村里人经常出入的渡船码头,由民间个人标得航权后,船夫由于所得微薄,无力修补旧船,王长庚慷慨出资帮助船夫修理,让他得以继续赚取生活收入。
虔诚的宗教信仰让王长庚一直坚持慈悲为怀。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茄子的农夫抓到了一个小偷,农夫说茄子已经被偷了好几次,这次一定要把这个小偷移送法办,王长庚基于慈悲心,请求农夫放了小偷,自己愿意为小偷所偷的东西付赔偿款。
1924年台湾发生大水灾,新店地区淹死了数百人,因为直潭地势比较高,没有受到任何灾害,而邻近村庄遭到洪水肆虐,王长庚买了几百斤米,让王詹样煮成饭,送给受灾村民吃,完全不求回报。王永庆15岁前往嘉义谋生后,逐渐有了一些收入寄回家里,父亲就捐出来掘井,由二弟王永成监督工程进度,让邻里各家就近挑水,克服旱季水荒用水之苦。每次去嘉义的火车上,王长庚常常自己掏钱买盒饭给没钱的人吃,并在车厢内来来回回巡视,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人。
王永庆的堂哥王章锦夫妇在萤桥河边开设了“三德医院”,父亲王长庚常常带病人前往看病,其中有一些病人是乞丐,为了避免医生不愿意帮太脏的乞丐看病,王长庚会先帮他们洗干净。遇到缴不出医疗费的穷人,王长庚会帮忙代缴,甚至还会买好盒饭、给一些车资让他们回家。有时,医生不愿意帮无力付钱的病人看病,王长庚就会把存折拿给医生,请其自行取钱作为看病的费用。
由于热心助人,王长庚常常耗尽身上钱财,有时连自己回家的钱也没有,对此王詹样偶尔也难免有所埋怨,认为家里经济都是因为如此而更加困顿,这样的埋怨会惹怒脾气固执的王长庚,但是王长庚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王永庆出外谋生有能力赚钱寄回家里,了解到父亲都在做善事,并不吝惜将所赚的钱给父亲行善。
父母结婚十余年,在此期间母亲勤劳不休的劳作,已经积蓄了数千元,在直潭地方成为小康祥和之家。但是王长庚突然生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全家生计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境地,王长庚差点上吊自杀。后来不知何故,王长庚身体自行好转,短短一个月后,竟能下床行走,乡邻都认为是王长庚平时行善的福报。
王长庚身体在年底逐渐好转,第二年春近乎痊愈,接着马上就着手准备春季开始茶行业务。当时为了给王长庚治病,家里几近揭不开锅的地步,收购茶叶面临资金来源问题,王长庚只好凭着以往所建立的“王仁记商号”的信用,向乡里几位勤俭而有积蓄的妇人求得借助。因为父母平时待人诚恳宽厚,所以凡是开口,都能如数借得。日后,事业有成的王永庆也常常周济亲朋好友,有时动辄上亿元新台币的借款也爽快答应。王永庆完全继承了父亲乐善好施的衣钵,利用台塑集团所掌控的资源不断回馈社会、造福乡邻,并把这种理念很好地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和社会大众。在很多人眼里,王永庆择善固执,必成大事。
约翰·韦斯利守则:
尽自己所能为善,
无论何种方法,
无论何种方式,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无论对象为何,
只要行有余力,就应该努力行善。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快速茁壮成长,为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成了必要的共同选择。台湾台塑集团作为汇集中西方先进管理思想的华人企业,无疑是学习的榜样,特别是经营之神王永庆作为台塑集团创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炼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陆企业追赶国际同行的捷径。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台塑集团实地调研,采访了上百位台塑集团中高层及王永庆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参考了近千万字的台塑相关资料,其中很多都是独家秘闻。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台塑王永庆管理经营理念对企业永续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下篇侧重于阐述台塑王永庆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
本书融理论性与故事性为一体,是一本适合企业管理专业人士与一般读者的企业管理类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