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自由选择》一书首次出版时,我们充满了乐观主义情怀,将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定为“潮流在转变”。当时我们认为,人们普遍的信念正在从信仰计划经济转向信仰市场经济。但我们未敢奢望这一潮流转变得如此迅猛。
10年前,世界上许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和增进人类自由方面,是一种可行的,甚至是最有生命力的体制。但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很少有人这么认为了。当然,在意识形态上信仰计划的情形仍然存在,但仅限于西方世界的一些大学以及其他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当中。10年前,许多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即建立在私人自由市场机制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大有缺陷的制度,它既无法创造出为人们广泛分享的物质繁荣,也无法提供广泛的人类自由。但到了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繁荣和自由。
既然《自由选择》一书中的主要观点在今天已成为人们惯常的看法,那么本书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没有出版的必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惯常的看法是改变了,但惯常的做法却仍未改变。
在过去10年里,尽管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在改变政府过度干预的政策实践(近几十年来涌现出大量这样的实践)方面,各国政府,都进展得十分缓慢。国民收入中用于政府支出(假设这些支出真的是为了公众利益)的份额,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许多国家的这一份额甚至仍在继续上升。就美国而言,这一比例在1980年为40%,1988年为42%,其间的1986年曾一度高达44%。无独有偶,控制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政府管制活动仍然杂芜繁多,并没有多少松动的迹象;《联邦纪事》记录了全部的管制活动,这部文献在1980年新增了87012页,1988年新增了53376页。用《独立宣言》中的话来说,我们的政府仍然在继续设立“新官署”,并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人民,并耗尽人民必要的生活资料”。[1]
关于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我们在《自由选择》第2章中曾经分析过,近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对价格和工资的管制,尤其是对汇率的管制,目前已经消除或者有所减少,但又增添了其他方面的管制。美国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其成本更加高昂,因此亟待改革(第4章);对学校教育体制来说也同样如此(第6章)。旨在“保护消费者”和“保护工人”的各种机构,其实际效果还是适得其反,对那些真心实意支持这些机构的人而言,可谓是事与愿违(第7、8章)。在上述这些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过去的实践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冲力,以致相反的观念和舆论仍然占不到上风。
要说美国在哪个领域有所进步的话,那就要数通货膨胀了;当然,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都普遍降低了。就美国而言,通货膨胀率从原来的10%以上降到了5%以下。但是,无论如何不能认为通货膨胀已经得到了克服,因而,我们在第9章分析过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后果以及治理等内容仍然有意义。要想确保当前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不是昙花一现,很有必要读一读这一章的内容。
我们目前已取得的各项成就,还谈不上有什么大的飞跃,要说真正的大转变,应该是在未来。自由市场体制在未来几年内的扩张可能要快得多,这在10年前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部阐述自由市场机制如何运作、自由市场的优势何在、如何消除妨碍其有效运作的障碍的著作,与10年前相比,可能和眼下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书中引用的某些数据以及参考文献可能已经过时了,但我们认为最好还是不做根本的修改。对这部书进行彻底的修订,并将这一期间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囊括进来,使其与时俱进,这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但我们已无力再做这一工作。与其做一些表面上的修订,还不如一仍其旧,原样付印。书中偶有陈旧之处,希望不至于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对10年前的读者而言,书中的有些内容像是乌托邦或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我们相信,对今天的读者而言,这可能正是一幅指导未来实践的美好蓝图。《自由选择》能够重新出版,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潮流已经转变了,但要想使人类自由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还需要一股更加势不可当的滔滔洪流。
米尔顿·弗里德曼
罗丝D.弗里德曼
1990年1月4日
[1]这几句译文转引自J.艾捷尔编,赵一凡、郭国良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第27页,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译者注
本文摘自《自由选择(珍藏版)》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其思想渊源有二:一是我们早些时候,也就是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二是与本书同名的电视系列片《自由选择》。同名电视系列片所讨论的问题与本书完全相同(最后一章除外)……但是,由于节目时间所限,书中探讨的许多内容在电视节目中只能删掉或点到为止。因此,书中的内容系统性更强,也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