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油产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荷兰病”的说法也冒了出来。荷兰病(Dutch disease)是《经济学人》杂志在1977年创造的一个词,用来描述荷兰的经济问题:自1959年荷兰发现大型汽田后,油气产业蓬勃发展而制造业全面萎缩。荷兰病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旦能源的热劲儿过去了,国家经济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对于这一观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我无从论断,但我认为,今日的哥伦比亚资源是如此丰富,清算之日离它还很远很远。
在哥伦比亚,你可能会震惊于石油开发的发生速度。绝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抢先拿下。一旦有新的地块进行拍卖,争夺也会十分激烈。我遇到过查尔斯R26;甘巴(Charles Gamba),他是Canacol能源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当时他告诉我,最新开放竞标的地块,出价方达到了67家。甘巴也提到了石油公司是多么迅速地抢占土地的。在2003年,哥伦比亚只对4%的可用面积颁发了勘探许可证,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60%。
有几家公司手头已经囤积了不少十分有勘探价值的地块,着实令人艳羡。随着油气产业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领跑哥伦比亚的经济。
相比较来看,巴西的陆上勘探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只有5%的可用面积颁发了勘探许可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较之哥伦比亚,巴西更是一个待开发的前沿市场,在下一章我会就此展开详细讨论。
除了石油,投资者在这里还可以轻易探得矿产的储备,特别是黄金,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关于黄金之国的故事。
新的黄金之国
就在波哥大东北部35英里处的高山上,树木繁茂的山脊中坐落着一弯幽蓝碧绿的湖水,这就是瓜达维达湖(Laguna de Guatavita)。
关于此湖的重要性,作家查尔斯R26;尼科尔(Charles Nicholl)如此写道:
在南美这片奇幻大陆上,瓜达维达湖是一个节点。在那闪着神秘光泽的水面之下,藏着黄金之国的宝藏。关于黄金之国的传说层出不穷、不断演变,探险者们为了寻找这座绝美的城市,甚至深入了圭亚那和秘鲁的丛林。但是,真正的答案其实藏在这儿,在这哥伦比亚的高山之上。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这片山地本来处于奇布查国王的统治之下。奇布查部落崇拜太阳,他们是农民也是商人。奇布查人与低地的部落进行交易,用盐、翡翠和编织的毯子换来棉花、贝壳和金子。
金子是使用在一项繁复的仪式中的。黄金之国(El Dorado)的本意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指人:爱多拉都——镀金的人。以下依然是尼科尔所写下的:
奇布查人在这座圣湖上开展他们的仪式,爱多拉都是仪式的核心人物。他们的仪式可以说是一种加冕仪式,在任命新一任酋长时进行。在湖边的岸上,爱多拉都被脱去衣衫,涂抹上黏稠的树脂,然后喷上金粉。仪式上备有一艘芦苇筏子,筏子上放有一盆盆的香料和成堆的黄金首饰。
然后他乘着筏子飘向湖中心,把所有的黄金、珠宝都投入湖中,向圣灵祭祀。最后他跃入湖中,把身上的金粉一洗而净。这听起来像个颇具奇幻色彩的故事,但确有史实根据。
当西班牙人听闻这个故事之后,他们自然萌生了去湖底寻找宝藏的想法。于是他们开始寻找这片湖泊,并决心抽干湖水。
湖的确被他们找到了,而为了抽干湖水,他们也做了多次尝试。
在1545年,埃尔南R26;佩雷斯R26;德R26;奎萨达(Hernán Pérez de Quesada)做了第一次尝试。他让当地土著排成人龙,传递舀湖水的水桶,最终让水面下降了10英尺。这项工程的进程十分缓慢,而且降雨又重新让湖水满了上来。他也得到了一些黄金,但远不能弥补他的损失。
后来,波哥大商人安东尼奥R26;塞普尔维达(Antonio Sepúlveda)开始了一项更为雄心勃勃的工程。他手下有8000名工人,他们给湖凿了条大渠,希望能把湖水引走(如今凹痕还依稀可辨)。这一方法使得湖面下降了60英尺,工人们发现了许多黄金饰品和宝石,包括一大颗翡翠(“有鸡蛋那么大”)。但是后来渠道的墙坍塌了,不少工人丧了命,塞普尔维达的计划也没能成功。他还试了第二次,但是依旧失败了,有传言说他在穷困中死去。
本文摘自《环球投资旅行:穿越六大洲的投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