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不起交易席位,因为这几年累积的资金并不多。席位的价格是30000英镑,我手头上只有25000英镑,而且我需要这笔资金当作交易资本。可是,我与先前的公司达成一项协议,我根据较低的费率帮他们从事经纪工作,低价换取他们的一个席位。这个安排可以说皆大欢喜:他们可以通过好价钱帮客户执行交易,也把我当作一项产品,我则同时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1985年,在很自然的情况下,我成立凯特集团,没有什么特殊的计划,对于将来也没有特别打算。现在,我们有100多位交易员,成绩相当不错。每隔一段期间,招募一位交易员,他做得不错,于是我们又招募一位交易员,他的绩效也不错,如此逐步发展。”
“最初,我从事造市的活动----不断提供双向的报价。进行价差交易的时候,你同时买进与放空,想办法这里赚一点,那里赚一点。假定行情是1~2,我们尝试提供更好的报价,多赚个500美元或1000美元,通过造市活动协助客户出场,另外自己也赚一点。如果每笔交易赚500美元,20笔交易就是10000美元。”
“现在的债券价差交易,三个月到期一次的契约,交易可能集中在一个星期之内,其它的时间就必须另外想办法----这是属于长期利率的部分。对于短期利率,你可以每天进行价差交易。由于利率很长一段期间没有大幅走高,价格波动率经常集中在较长期的部分。”
“除了价差交易之外,我们只做部位交易。当我最初从事价差交易的期间,美国利率高达14%,所以行情波动非常剧烈。现在,市场已经不再有这种程度的波动。我想情况可能会改变,若是如此,我会回到短期利率的市场。可是,就目前而言,较长期交易的获利还是高于损失。”
“在典型的交易日里,造市活动必须提供双向的报价,不断买进与卖出,同时也通过造市活动累积部位。我们始终提供人们进场与出场的机会,但实际上也希望建立某种部位。提供市场流动性,我们可以创造获利。我的获利当中,大约有50%到60%是来自于‘6买进/8卖出’或‘8买进/9卖出’,这也让我有机会建立真正想要的部位。另外,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也不会太严重,因为整个过程中已经累积不错的利润。所以,即使看好行情,我也可能站在卖方,但一是长期的布局,一是短期的情况。”
如果一位造市商也希望建立部位,往往相当困难。如果某位造市者希望做多德国长期公债,因为他认为价格将上扬,但只要有人希望买进德国长期公债,他也必须卖出。因为只要有人询价,造市者就必须提供买进与卖出的双向报价,而且无法事先知道询价者究竟想买进还是卖出。询价者可能不接受某位造市者的报价,另外寻找更好的价格,但只要询价者决定交易,造市者有义务根据报价进行交易。
“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谋取生计,而是为了赚钱。”
讨论主题
·乐在其中是交易成功的基本前提
·学习如何扯足幸运的顺风帆
·顶尖交易员的特质
·如何处理亏损
·如何处理获利
筹划本书的过程中,我曾经征询许多交易员的意见:“在伦敦地区,我应该采访哪一位最棒、最成功的交易员?”有一个名字经常被大家提起,那就是戴维·凯特。
年仅24岁的时候,戴维·凯特就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公司。当时的资金只有25000英磅。现在,年纪36岁,他是凯特集团公司和凯特经纪公司的总裁,经营毛利成长为数百万。十几年前,前来参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学童们,绝对没有想到他们的同学竟然能够步上这条路。
戴维·凯特讲话很文雅,在这种高度竞争的行业里,这显然不是常见的特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大声吼叫几个小时,承担数百万美元的风险。可是,他说话的态度节制而谨慎,语调低沉,给人的印象非常冷静镇定,但也正是这个领域内顶尖好手通常具备的素质。凯特的体形中等,身材稍微高于一般人。头发剪得很短,有点像法国外籍兵团的发型。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白手起家的年轻富豪,应该很容易从外表来判断,但戴维·凯特显然不是如此。事实上,这些人最不讲究外表,因为他们不需要证明什么。
凯特集团的办公室位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附近,走路大约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这是一栋80年代之前的小型办公大楼,办公室的布置相当平实。走出二楼的电梯之后,凯特集团的显著标志指向公司的接待区域,空间相当小,有点像牙科诊所。柜子里摆着一些男性服饰的“女性化杂志”,以及一些足球与妇女杂志,几乎看不到什么金融刊物。
狭长走廊的两侧有几扇门,凯特的办公室就在其中一扇门之后。玻璃门上挂着百叶帘,提供了一些隐蔽性。如果办公室可以反映主人的事业成就,我得到的讯息刚好相反。这不是《华尔街》电影中的那种办公室。房间很小,摆设简单而实用,似乎完全没有“装饰”的意图,也不准备“让人印象深刻”。
一张不起眼而杂乱的桌子,摆着两台电脑显示器与两部电话,桌前的塑胶架上摆着一台碎纸机。除此之外,就是几张照片,包括凯特与英国女王的合影,旁边还有一张凯特与巴比·查尔顿的合影。虽然都装在框里,但我有一种感觉,这些照片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挂上墙的,或许尝试在骄傲与冷漠之间寻求某种折衷。这些最简单而务实的装潢,泄漏了凯特的一些个性。
背景
“我对于市场的兴趣可以回溯到多年以前,中学经济学课程安排了一段课外教学。我当时大约16岁。我们参观伦敦证券交易所:那个时候,伦敦还没有期货交易所。市场似乎提供一些看起来很容易赚钱的机会,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事实上,一切都是由此开始的。”
“最初,我并没有做什么,但这次参观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学毕业之后,我到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工作。于是,我又开始到处寻找机会,当时的机会远比现在多。1979年,我找到一家股票经纪商,担任一般的办事员。这是一份中学毕业生能够找到的典型工作,公司叫做史密斯兄弟公司,现在并入美林集团。我是相当有冲劲的年轻人,‘我希望调到证券交易所的场内’,‘对不起,我们现在很忙,目前没有空缺’,‘我真的想到那里,办事员的工作让我烦死了,实在不适合我’。这样经过三个月之后,我在一家股票经纪公司找到工作,这家公司叫做基尔伯·艾略特公司。他们给我一个机会,1980年1月,我成为‘蓝扣’,换言之,证券交易所内的经纪助理。我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后来成为证交所的经纪人,最后又成为场内交易员。”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主要的动机是薪水。我们常常听说这些人如何成功,怎么赚钱。听说股票经纪人的住宅何等豪华,如何从股票交易中赚钱,这是吸引我的动机。不久,当我自己也成为股票交易的经纪人之后,我想这是很好的机会:我随时查询价格,撮合客户的交易,但我想自己找些单子,建立自己的经纪业务(代表客户进行买卖,赚取佣金),这才能创造收入。我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不希望只是帮助别人查询价格而已。所以,我进入办公室,开始与客户讨论,希望找一些单子。”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