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群雄角力--新特区,盛宴还是鸡肋?(4)

2013-11-22 15:40:01



  在此之前,有10多个省份参与角逐,争夺第三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不少专家认为深圳很有竞争力,但成都和重庆却在这场异常激烈的争夺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什么?2007年6月13日《华西都市报》中《新特区西部崛起新的增长极》一文对成都和重庆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障碍亟须破除,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够破除体制性障碍。二、协调平衡发展,中国需要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建设成渝经济区可以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三、成都城乡发展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已有示范效应,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示意图

  还有媒体透露,在批准成都成为"新特区"之前,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专程到成都进行了调研。这次批准成都成为"新特区",也表明了国家对近年来成都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总之,位于"天府之国"和西部最富庶的川西平原的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都市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将会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次国家设立成都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进一步发挥成都特有的优势,强化成都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并加速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看来,成都脱颖而出成为"新特区"也算实至名归、不足为奇了。

  成都成为"新特区"后,加快了打造成渝经济区的步伐。而对于成都方面抛出的"绣球",重庆似乎显得心不在焉。

  据2010年3月6日的《中国经营报》刊载的《薄熙来图谋西三角》一文描述:重庆这几年来在薄熙来的领导下,已经对于西部重大政策和规划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新特区"的批准是倾斜于成渝经济区的,而重庆方面更青睐于"西三角"概念。2009年11月27日,"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举行,四川省委书记和省长悉数出席,然而重庆方面连一个副市长都未派出。这些都表明,重庆似乎有意无意在减少成渝经济区的关注度。

  2011年3月初,成渝经济区规划终获国务院批准,据说将给重庆带来5000亿的投资机会。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拥有诸多政策优势,而成都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

  评点

  有专家"非常谨慎"地分析:一个经济圈的构建绝非易事,在此过程中如何化解各种矛盾,如何保障各自利益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合作各方没有大局观和长远的眼光,那么很可能将宏大而又美好的计划演变成为钩心斗角的"三国演义",最终以"三个和尚没水吃"收场。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