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些研究者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江苏的行政区划格局都不尽合理--南京是江苏西南、安徽东南过渡地带的省际中心城市,宜直辖而不适合做省会,"南京都市圈"便是一个直辖的最佳模本;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则是呼声很高的独立建省单元,现在仅仅依靠一个松散的淮海经济协作区维系,效能受到影响--这样的格局无疑使得本应存在的两个重要辐射源未能获得释放,理所当然需要进行调整。
时至2011年年初,南京直辖的话题早已陷入沉寂,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实现沿海开发新突破,充分发挥沿海城市、港口、岸线、空间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和跨越发展。同时还提出,培育区域发展新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加强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
不难看出,江苏的区域经济继"江"之后,又向"海"延伸了。也有人担心:南京并不靠海,南京会不会陷入新的尴尬?
2011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规划确定了南京的发展方向:提升南京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南京金融、科教、商贸物流和旅游功能,发挥南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承东启西枢纽城市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区域性的金融和教育文化中心。
由此不难看出,不管南京直辖与否,不管上述的目标何时能实现,看来其尴尬不是短时期能消除的。
评点
事实上,在现代经济社会,行政区域的划分并不能完全主宰当地的经济活动,城市的吸附力并不以行政长官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形成的经济圈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变化。江苏的苏州、无锡和常熟等市,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更希望与上海融合,早就已经把自己划入了"大上海经济圈";在区域经贸活动上,更多地依靠上海,而较少依靠省会南京。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南京的尴尬之处。
按照专家沈立人的分析,无论当初的"三大都市圈"规划还是后来的沿江开发战略,社会资源都是以政府权力配置为主,而不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很显然,这是一个综合改革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如果尚缺乏经济与政治相配套的完整运作机制,诸多问题远远不是一个"南京直辖"能解决的。
南京人希望成为第5个直辖市的这场"金陵秋梦"究竟何时能醒,我们不得而知。
本文摘自《大困局》
中国城市危与机:大困局
国家“十二五”战略已经开局,新一轮的城市竞争如箭在弦。竞争世纪,谁已被遗忘?区域经济时代,谁在快速崛起?中国的城市竞争已经空前白热化,城市之间为抢夺各种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可谓波澜壮阔,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收集了中国内地城市在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城市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失误运作的大量经典案例,也对中国城市圈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乱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该书丰富的案例,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发展竞争过程中最受人关注也是最为典型的标本,也是目前最具参考性的中国城市竞争MBA案例库。该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点尖锐、批判性强,对种种城市乱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