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理财专家可以满足良好的校准所要求的这些条件;非专业的投资者根本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因此,他们容易显得过度自信。
建议三:
▲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真实的理由相信自己比市场懂的还多。
▲在做出主动的决策之前,考虑交易是基于随机因素的可能性。在进行交易之前,列出不是基于随机因素的原因。
概率的非线性权重(Non-LinearWeightingofProbabilities)
问题5。
你有机会赚取2万美元。不知道确切的概率。考虑以下三种结果:
A.概率为0或1%
B.概率为41%或42%
C.概率为99%或100%
A、B、C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制订决策是否具有相等的重要性?你能否根据它们对偏好的影响对它们排序?
理性选择理论(Thetheoryofrationalchoice)告诉我们,不确定的期望应该用可能结果的效用的权重来评价,每种结果按照发生的概率确定其权重。以概率确定权重暗示着,具有1%概率的可能结果,其权重应十倍于具有0.1%概率的结果。另一个暗示是,某一事件的概率1个百分点的增量,应该对结果的权重具有同样的影响,无论最初的概率是0%,41%或是99%。
正如读者在考虑问题5时肯定会发现的,直觉上,风险与机会并不服从这项准则。将某一期望事件的概率从0提高至1%,或者从99%提高至100%,比起将概率从41%提高至42%,人们愿意支付更多的代价。
人们以高度有规律的方式偏离了概率权重的原则。与确定某种确定性(假定概率为1)的权重有关,人们高估小概率并低估中等和大概率;尤其要说的是低估大概率。
这项准则解释了我们了解的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制订决策的大部分情况。尤其解释了,比起其他具有相等的期望价值的风险事件,人们更喜欢longshots的原因;对longshots的偏好,是因为获胜的小概率被大大地高估。因此,多数人会发现,有1%的机会赢得1000美元,比价值10元的礼物更吸引人。而且,如果有99%的机会赢得1000美元,多数人为了消除丢掉奖金的可能性,愿意支付比10美元高得多的代价。总的来说,不对称的概率权重使得人们既喜欢购买彩票,又喜欢购买保险单。
译注:1、longshot,指获胜机会非常小的赌局,如赛马、彩票等。
2、“有1%的机会赢得1000美元,比价值10元的礼物更吸引人”,这里期望价值是相等的,都是10美元。
3、“……多数人为了消除丢掉奖金的可能性,愿意支付比10美元高得多的代价。”这里,丢掉奖金的可能性(概率)为1%,代价为1%*1000美元=10美元。
一点说明:
卡尼曼这篇文章采用的格式是:提出问题--举例分析--提出建议。拿“对偶发事件过度反应”这一节来说,卡尼曼其实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偏差,这就是人们容易根据个别的、偶然的规律来推断整体并形成普遍的规律,更糟糕的是,人们还会用这种有偏差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记得论坛中乙木兄还是谁提出过相似的问题:某种方法连续正确1000次,第1001次还是正确的吗?实践中,绝对多数投资者其实就是这么做的,甚至包括专业人员所做的实证分析。
卡尼曼在本文中只是提出心理学的理论和案例分析,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投资”方法。在范.K.撒普的《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一书中,作者实际上指出了应用卡尼曼理论的一种途径,即:应用于指导交易系统的设计。至于投资者心理学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直接应用于交易系统,在别的论著中有专门的论述,以后会逐步译出。
人们偏重变化(Changes),而不是状况(States)
问题6。假设你比今天的你多出20000美元的财富,而且你要在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A.获得5000美元,或者
B.50%的机会赢得10000美元,50%的机会什么都赢不到。
问题7。现在,假设你比今天的你多出30000美元的财富,而且你必须在下列两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C.输掉5000美元,或者
D.50%的机会输掉5000美元,50%的机会什么都不输。
如果你象大多数其他人一样,那么:1)你可能几乎不在意有关比你自己多出一笔确定数额财富的初始陈述;2)你可能感觉这两个问题非常不同;而且,3)如果你选择一个问题中的风险事件及另一个问题中的确定事件,你可能选择问题7中的风险事件及问题6中的确定事件。
这样一种考虑这两个问题的方式,尽管感觉上是完全自然的,但是却违背了理性决策的一项重要原则。一个绝对理性的决策者将视这两个决策问题为完全相同的,因为它们用财富状况的公式表示是等价的(指A与B,或C与D—译注)。在这两个问题中,你在比今天的你多出25000美元财富或者接受一个风险事件之间有一个选择。对于这一风险事件,你最终可能多出20000美元或者多出30000美元的财富,其概率是相等的。
这一论断是简单的:对于一个绝对理性的决策者,要紧的是他或她最终能得到的,而不是过程中发生的损益。这样一位理性的决策者会选择问题6和问题7中的风险事件或者确定事件,而不是象大多数人那样有所偏好。在这部分的分析中,某个在两个问题中做出不同选择的决策者,必定受到了与损益有关系的不相干情绪的影响,而不是将财富效用的最大化这一更重要的目标记在心里。
对于问题6和问题7中相等陈述的富有逻辑的论断是令人难以置疑的,但也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愿意参加这种对每种风险事件的结果表面上增加他或她的财富的无意义的训练。事实上,大多数读者可能忽视有关他们财富变化的初始陈述,因为财富的这种变化根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偏好。它是一个通用的练习,只考虑直接取决于所做选择的损益,以简化决策问题。然而,这个通用的训练是一种错误源,因为它导致人们对于“同一”问题的替代公式,做出不一致的选择。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几项重要的意义。首先,总是可能对同一个决策问题进行广义(比如财富)或者狭义(比如损益)构架(frame);广义和狭义构架通常会导致不同的偏好。其次,通过采用广义构架并将注意力集中于状况(比如财富)而不是变化(比如损益),可以最好地符合理性的要求,不过,我们承认,狭义构架更容易,更自然,而且更常见。
建议四:
▲在向给客户提供有选择的行动方针时,要用最为广义的构架来表达。
▲确保所选择的构架与客户有关(比如财富)。
▲对于主要目的是退休后生活的客户,考虑将财富水平转换为在退休期间能够被预期的年金收入额。
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
图2概括了我们已经学到的关于人们如何评价损益的大部分内容。价值函数取一个为零的价值作为中间结果,称为参考点。参考点通常等于现状(即,目前的财富状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参考点符合个人有理由预期的结果,有时候是因为其他人已经得到了结果。在我们稍后讨论的其他情况中,参考点由问题的构架决定。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