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对“道氏理论家并不考虑(市场背后)的原因。”感到质疑!如果说这些道氏理论家只是处于对市场指数和涨跌现象的技术性剖析的话,即对指数或者价格自身形成的趋势发展、后面对应的变化需要的确认现象,为依据判断的话,还有情可原,前提是纯粹的个体,并且在此指导下的交易行为的对应。
道氏理论对市场划分的“牛市——建仓期、趋势上涨期、出货期”。本身就是已经人性化的市场研判,和针对市场外在环境的作用与定位。这才是比较全面的给予客观评价。
不过有一点除外,那就是利用趋势本身产生的结构来消化趋势本身演变的结构。
当陷入一种纯“理论”或者纯“技术”本身时,而忘记了存在的真正研判的对象时,则问题便会产生永无休止的现象。比如“相互验证的失败”呢。
让市场自己说话,而不要让自己站出来。
1. 有实力,你可以改变,所以实力可以改变对等的能量现象;
2. 有能力认知没实力做到,那就更要以市场为准则。
对待机会,就是这样,个股的机会。
2月末的底部现在成了下跌的临界点,如果两指数都跌倒那时创下的中期底部的收盘价之下,则在铁路指数超过68.23点达到新高之前(这一情况下,工业指数的牛市信号将被忽略),一轮熊市的信号就此出现。但是,尽管煤矿工人正在罢工,而且铁路工人罢工也迫在眉睫,市场却于5月中旬再度赚钱,出现了一轮令人吃惊的反弹,把工业指数送上了1946年5月29日的212.50点——以近6个点的优势成为本次牛市的新高点。铁路指数5月仅差0.17点就与2月的最高收盘价持平,小幅回落后又再度上升,最终于6月13日突破前高以68.31点报收,从而确认了工业指数做出的目前主要趋势仍未上升的宣告。2月的低点(186.02点和60.53点)现已失去了道氏理论中的标记作用,但由于它涉及道氏理论学者在此之后争论数月不休的问题,所以请记住这些数字。
图9(第八版34页)与前图部分重叠,展示了1946年5月4日直至1946年10月19日的市场行为。也许您已经注意到了,5月后期和6月早期的成交量并未高于1月后期和2月早期顶部和2月后期底部的成交量;市场缺乏生气,尽管这不是明显的信号,但仍是不祥之兆。6月13日,在铁路指数确认后,价格开始迅速下跌。7月早期工业指数持续反弹了两周,但铁路指数持续下跌;7月15日,工业指数再度破位,两指数持续下滑直至7月23日分别站到195.22点和60.41点位上。
市场行为接下来的发展证明,这轮中等动荡已经结束——基于第12条规则,除非有别的证明,否则这一中等趋势只能被认为是牛市中的一个次级回调。市场再度向上运动。涨势缓慢然而步伐稳健,但成交量却一直在百万股以下。三周后,工业指数到了204.52点(8月13日),收复了6~7月跌幅的一半多一点;同时铁路指数到了63.12点(8月14日),收复了6~7月跌幅的1/3多一点。因此,这一轮上涨符合对中等趋势的最小要求。如果价格持续上涨最终冲破5~6月的顶部,这一轮主要牛市趋势就将再次得到确认。但如果此时行情转跌并跌破7月23日的收盘价位,这就标志这本轮基本趋势的反转。
~~~~~~~~~~~~~~~~~~~~~~~~~~~~~~~~~~~~~~~~~~~~~~~
将一个整体,给予数字般的剖析和划分,并加以定义的量化。看起来似乎特别的清晰和效果,实际上这种方式是一错皆错,一对皆对的局面。
对于趋势的理解,包括我们国内提到的:无量上涨的一段走势,和波浪理论中提到的第五浪走势。会出现成交量不能持续有效的继续放大,即超过前一波成交量的局部大量或者总和的巨量。除去出货区域统计。
而对于“消息”导致的暴跌,反而引来一波回调,并借此创出新高的走势。这样的性质,在我们的股市里是家常便饭了。国外的如此,国内的如此;过去的如此,现在的还如此。
我喜欢这本书,不光是因为它的理论基础值得借鉴,更重要的它记录了原始市场的发生和编者应用该理论的思维态度。这些甚至比“道氏理论”本身更重要,我是这么认为的。
趋势是一个整体。道氏理论有着对市场阶段划分的重要剖析,就此我是非常之赞同。不过也是因为这样,验证道氏理论的市场走势,必然要耗费时间和空间,浪费一定的机会。这个要注意。
同样,凡事有利则有弊。虽然整体的确认需要时间和空间,虽然可能错过一段行情。可是,在这段“过渡期”或者“模糊期”所造成的市场波动特征,即给予市场个股机会的背景,也同样大大的增加。
反过头来说,通过有效的个股跟踪和群体反应,可以定位与指数趋势的未来发展和本“过渡”形态的真假。
我们在分析和利用事物时,要注意自己的位置。即这个事物对我们个体来说,是一个配角呢还是一个主角。如果是配角,那毫无疑问的应该看主角的脸色,这样才能唱好一台戏;如果是主角,呵呵,那就有的玩了。。。
问:第59楼
如果有朋友从开始看到现在,可以发现我已经多次反复的说明和解释了“这种转化”现象。非常之重要。如果想步入股市真正的大门,如果想去发现那个真理,就一定要转化这种思维模式。切记!
“这种转化”是指什么?是指”转化这种思维模式”吗?
答:这种转化,就是角色的转化,对应到思维上,就需要一种“对立”的思维模式给以剖析。
市场是综合的。即主力+一般 投资者=市场。所以这种对立的思维或者立场,或者交易模式投资策略,综合起来才是整体。
学习了方向,一正一反。才是股之道。
问:运动才是绝对的。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静止的。
这运动和静止之间差了什么呢?
我认为是时间。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看起来相象的东西,表达的未必是同一种东西。
为什么同一个消息,有时是利好,有时却成了利空呢?
神与形是一对应无数的关系。
拨开外表看实质,就得练就一双火眼睛睛。
这需要需要经验。也就是妖修炼成魔时说的。
答:事物在变化中,“绝对”的是单向,“相对”的是双向。
双向合一后又是单项。。。
如此循环,反复不止。
答案不在这里,在人的心灵里。
心-神,神正则行自正。
道清则物自明。
此之极,非彼之端。
红阳引发冲动,成交反而忽视;
一旦被套,引发冲动的红阳却不在成为“原因”,忽视的成交反而成为“借口”。
反之极端者,买阴线乎???
非阳,非阴!
阳之初为买,阳之极则卖;
阴之初亦卖,阴至极则买。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